最近「内卷」这个词大火,朋友圈、知乎、腾讯新闻、B站视频,铺天盖地。
大家的议论充满了愤懑、不安、失望和愤怒。
那么,什么是内卷?
内卷并不是一个新词,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末,美国人类科学家吉尔茨就提出了这个概念。
当时,吉尔茨在印度尼西亚研究农业。他发现印尼的土地资源极其有限,还缺少资本和机械,再加上政府行政管理能力严重落后,使得劳动力只能不断投入到有限的水稻生产中。
很多时候,连耕田的牛都没有,只能拿人力填,日复一日年复一年。
印尼的农民在人口压力下不断增加水稻种植过程中的劳动投入,以获得较高的产量。
然而,劳动的超密集投入并未带来产出的成比例增长,劳动力消耗了,收成却没有变多。
于是吉尔茨将这种现象称之为:“内卷化”。
— *1* —
社会内卷
内卷化原本只是应用在农业领域,后来又逐渐应用到了政治、经济、社会等领域。
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,是在一篇分析清朝经济的文章中,讨论清朝为什么没有发生工业革命。
清朝人口太多,人力成本特别低,所以,不管人们做什么,都不需要改变技术,增加劳动力即可。
比如生产丝绸和瓷器,作坊的老板如果需要扩大再生产,只需要招更多人就可以了。
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英国,情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