职场的核心竞争力!

6/19/2020

图片互联网职场很残酷,基本上每一个层级都是一个大考。

从小兵到骨干,再到经理、总监、VP、SVP等等,每一个层级都会筛掉一大波人。

如果年纪老去,你还只是个基层员工。

那么对不起,你可能要给更年轻、薪资更便宜的朋友让位了。

今天很多人焦虑35岁转行、40岁失业。

很不幸,很多人的焦虑,还真的会成为现实。

尤其是这个世界被疫情重塑之后,陷入困局、乱局之下。

能持续留在这个行业,可能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!

那么我们如何突破职场发展的层层瓶颈呢?

我们如何不下牌桌,最起码不那么早的下牌桌?

我的答案是,不断提升思考力!

没有思考的经历不是经验。

如果在工作中不能不断思考,并不断提升思考力。

那你很可能陷入1年工作技能使用10年的困境。

等到温水变成开水的那天,你可能再也无法跳出去。

我们如何提升思考力呢,以下几点是我的建议:


*1*

坚持独立思考

思想从众是人类的本能,多数人为了避免真正的思考,愿意做任何事情。

互联网行业每过一段时间,都会出现类似拼多多团购体系,趣头条激励体系这种所谓的万能解药。

包括之前被炒的特别火的私域流量,社群裂变,分销体系等等。

这些概念一旦火了后,就会出现铺天盖地的分析文章。

有不少文章只是分析了皮毛压根不分析本质。

老板无意中看见了一篇所谓雄文,立马命令团队调研学习,快速执行上线。

问题在于,没人真正去分析这些文章到底写的对不对,写的产品到底是不是靠这些方法就做起来了。

拿拼多多来说,拼多多的传播根基是微信,诞生之际恰逢微信用户下沉和消费下沉的历史大机遇。

拼多多融合了好几个趋势,这一点就不是单纯模仿能做到的。

而且拼多多的商业模式是一个纯看roi的事情,拼多多能玩转,单纯抄袭这个模式未必就能玩转。

看见现象,首先需要质疑现象,而不是全盘接受现象本身或者别人的观点。

质疑之后是整合分析信息,从质疑点切入到深度思考,深度分析。

最后是自己得出结论,这个结论是建立质疑和整合分析基础之上的独立结论。

如果做不到这些,胡乱抄袭照搬,做的产品自然不会有好的结果。

而职场如果没有好的工作结果加持,一定是越来越贬值!

图片


*2*

避免三大思考误区

第一大误区:将“一时的想法”当作“思考”。

思考是有套路、有流程的,而不是什么“灵机一动”。

比如架构师在设计框架之时,绝不是上手就整。

而是要从业务分析,人员分析,技术选型,团队现状入手。

并且大部分架构师要具备足够强的抽象思维,分层思维,分治思维,演化思维。

然而,大多数人在面对要解决的问题时,往往是单纯地把一时的想法拿来做解决方案。

这种时候如果别人问你一句:为什么要这么做?

你就很可能拿不出更多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。

尤其是团队的领导人,更不能拍拍脑袋就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。

没有智慧作为前提的果断只是鲁莽罢了。

第二大误区:把“假设”和“结论”混为一谈。

比如,作为产品经理,在分析了分销系统后。

可能会得出类似这样的结论:用户都爱占便宜。

因此分销系统是能快速提升销量的方法。

整个逻辑推演看似流畅,但是如果前提“用户都爱占便宜”不成立,后面的推演就没有意义了。

这个前提在没有被证明之前,其实就是一个“假设”。

如果假设为真,那么推出的结论也是对的;如果假设失真,那么那就是在胡扯。

你的假设是否正确,是需要收集数据并且分析论证才行。

第三大误区:搞不清楚“现象”和“原因”的区别。

在许多问题中,往往真正的原因只有一个,其他都是这个原因导致的现象。

有时候,原因导致的现象,又会引发新的变化,这种时候就看我们能不能追本溯源找到最本质的原因了。

比如,公司销售业绩不佳,在调查原因的时候,发现公司的销售人员工作时士气低落。

然后,我们就觉得已经找到了业绩不佳的原因,于是各种团队建设活动搞起来。

但是如果根本的问题是产品质量不佳,让销售团队团建有用吗?

士气低落很可能也只是现象而已。

真正的原因也许是经过努力仍然没能卖出产品。

而产品卖不出去,原因可能是产品本身的设计有问题。

如果头痛医脚,那么只能一直病着。有抓到了问题的本质,才能对症下药,药到病除。

很多职场人都陷入了这三个思考误区。

结果是什么?老板交代要做的事情,做的不好,又或者带团队一不小心就给带沟里去了。

图片


*3*

抓问题本质

思考力的本质是打破思维常规,发现事物的本质规律。

我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分为六个步骤:

第一步:找到问题的核心关键

思考之前,我们首先要明晰问题到底是什么,问题到底是否具有价值。

有时候问题本身可能不是并不是问题。

如果一上来就直接陷入「解决域」去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,而不是先思考「问题域」,很可能南辕北辙,自然无法获得好的工作结果。

第二步: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

当你抓住了问题的核心关键是什么以后,就需要对一个问题进行深入分析。

思考自己能否调动哪些资源,掌握哪些信息,挖掘事情的本质。

这个时候,之前的经验,直接的信息收集,或者从其他人那得到反馈都是深入分析的方法。

第三步:假设出不同的解决方案

当问题思考到某一深度时,往往你就能找到解决方案。

但是这还不够,你还需要运用头脑风暴法或者运用其他逻辑思考术,去找到其他更多的假设方案。

并且这个过程要不断尝试打破定式思维。

第四步:对不同的假设深入分析并推演

把假设的解决方案放在一起,分别做分析做推演,找出真正能解决重要的假设。

这意味着,你能穷举的假设越多,分析的结论会越准确。

第五步:排查和验证,执行,并获得结果

最后就是对解决方案进行排查和深度思考。

当你的方案能够被验证时,你就能获得一个可执行的结果。

得到结果后,你的假设就会得到验证。

第六步:复盘及沉淀方法论

在问题解决后,有了结果,对前五个步骤做复盘并沉淀方法论。

这步很关键,能让你获得更大的认知上的提升,给触类旁通提供经验支撑。

拿提升产品留存举例。

首先我们需要分析现阶段产品的留存现状。

收集行业产品平均留存和竞品平均留存。

得出结论:是否要重点提升产品留存。

接下来我们需要收集产品目前的留存低的原因。

分析途径有用户调研,数据分析,竞品分析,头脑风暴等等。

做完留存低的原因分析之后,开始假设各种解决方案。

简化用户路径,改UI交互,产品价值点露出,新功能研发等等都是解决方案。

分别分析这些解决方案是不是目前最核心的关键。

最后是开始执行,并用数据验证结果,并不断复盘得到产品洞察。

其实无论你是产品,技术,运营还是其他岗位。

都可以尝试用这六步法来提升思考力。

让你的日常工作不再是简单的习惯性的输入输出。

图片


*4*

日常训练很重要

思维力的提升首先取决于你工作范围内的事情。

除此之外,你需要发掘训练机会。

比如做技术的,除了本职工作的成长,需要看专业书籍,或者去github上看其他人写的代码。

光看还不够,需要思考你自己做怎么实现,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做,找到其中的本质。

如果做产品的呢?可以多看竞品或者其他产品。

不要只看这些产品长什么样。

要思考这些产品面对的人群,如果换你做你怎么做。

这些产品还有没有可提升的空间。

如果有,你怎么做?

甚至做推演预测这些产品的下一步改进方向。

把你的判断记录下来,过段时间观察这些产品是否做了这些改动。

再来验证你的判断。

再举一个例子:平时我们上班在地铁上或者公交车上,可以看到大量广告。

这个时候,你完全可以思考这些广告面对的人群是什么。

做的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,以及为什么这样做。

如果是你来操刀你怎么做。

在头脑里做推演沙盘,是一个迅速提升思考力的途径。

如果你能在自己的领域坚持这样的训练,会让你拥有强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
图片


最后的话

以上就是我关于提升思考力的四点建议。

总结下要掌握深度思考能力,我们需要:坚持独立思考、避免三大思考误区、抓问题本质、不断坚持日常思考训练。

只有真正具备超强的思考力,我们的职场之路才能越来越顺利。

愿我们每个人,都是欣欣向荣的后浪,历尽千帆,归来仍是少年。

愿我们每个人,都能不断成长,永远努力向前。


其他原创文章可以戳:

聊聊我在新东方在线创业的两周! (opens new window)

报复性降薪潮来袭 (opens new window)

为什么顶尖高手,都是深度思考者? (opens new window)

那些996公司的员工,怎么样了? (opens new window)

为什么顶尖高手,都是长期主义者? (opens new window)